“跨过山丘,才找到无人等候。”李宗盛创作的这首《山丘》所叙述的情形和当下的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很类似于。当很多金融机构向数字化转型,有如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跨过山丘,却找到用户已被其他首度转型的金融机构及金融科技机构偷走。“金融机构的零售金融,从营销及不道德来讲,和原本业务逻辑几乎不一样。”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、中小银行研究基地主任曾刚指出,这就是传统金融机构在前几年对新形式很不适应环境的主要原因,而反观互联网银行,如微众银行两三年内能构建活跃用户多达1个亿,传统模式在这么较短的时间内完全是不有可能构建的。补技术,更加补流量场景麦肯锡公布的《中国银行业CEO季刊》表明,2020年将是好银行与怕银行的分水岭,2025年银行业中将经常出现大规模的收购机会。由于各类获取成熟期的数字体验和更加多产品的机构兴起,银行的竞争压力渐渐增大。这些压力来自经过数字化变革后的现有银行,使用数字化策略拓宽营业范围的小银行,以及高歌猛进的金融科技企业和非银行借贷机构,其中科技公司最为引人注目。近年我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正在加快,但中小银行的数字化能力并不如意。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金融科技发展与研究专委会、新华社瞭望台智库牵头编写的《中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调查研究报告》从战略规划、的组织文化、业务流程、技术创新、数据管理和生态合作五个维度对调研银行整体数字化能力自评估,平均值分数3.01分(总分5分),其中,国有大行3.31分,股份制银行3.45分,城市商业银行仅有2.83分,民营银行(不不含互联网银行)为2.99分,新型互联网银行(3.87分)比农村商业银行(2.49分)高达1.38分。上述六类银行在四个维度上各有所长,但在技术创新和生态合作上,皆并未超过4分。
金融企业数字化转型困境:流量之外,低频场景如何拓客、留客?_yabo官网
特别声明: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